麦浪翻晴风飐柳,已过伤春候上一句 下一句
出自清朝纳兰性德的《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》
- 原文翻译:
-
麦浪翻晴风飐柳,已过伤春候。因甚为他成僝僽?毕竟是春迤逗。
红药阑边携素手,暖语浓于酒。盼到园花铺似绣,却更比春前瘦。
- 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拼音版:
-
mài làng fān qíng fēng zhǎn liǔ ,yǐ guò shāng chūn hòu 。yīn shèn wéi tā chéng zhuàn zhōu ?bì jìng shì chūn yǐ dòu 。
hóng yào lán biān xié sù shǒu ,nuǎn yǔ nóng yú jiǔ 。pàn dào yuán huā pù sì xiù ,què gèng bǐ chūn qián shòu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采桑子(明月多情应笑我)》
《酒泉子(谢却荼蘼)》
《蝶恋花(辛苦最怜天上月)》
《淡黄柳·咏柳》
《蝶恋花(又到绿杨曾折处)》
《卜算子(娇软不胜垂)》
《菩萨蛮·催花未歇花奴鼓》
《菩萨蛮·隔花才歇廉纤雨》
《相见欢·落花如梦凄迷》
《如梦令·正是辘轳金井》
《临江仙(飞絮飞花何处是)》
《木兰花慢·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》
《菩萨蛮·晶帘一片伤心白》
《柳枝词(池上闲房碧树围)》
《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》
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
《谒金门·风丝袅》
《菩萨蛮(催花未歇花奴鼓)》
《河传(春浅,红怨)》
《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》
《菩萨蛮·白日惊飚冬已半》
《临江仙·丝雨如尘云著水》
《踏莎行·月华如水》
《于中好·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》
《菊花新·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》
《清平乐·风鬟雨鬓》
《生查子·鞭影落春堤》
《采桑子(凉生露气湘弦润)》
《菩萨蛮·问君何事轻离别》
《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》
《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》
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
《点绛唇(小院新凉)》
《菩萨蛮(问君何事轻离别)》
《摸鱼儿·午日雨眺》
《河渎神·风紧雁行高》
《浣溪沙·伏雨朝寒愁不胜》
《采桑子(谢家庭院残更立)》
《送荪友》
《菩萨蛮·春云吹散湘帘雨》
《琵琶仙·中秋》
《临江仙·丝雨如尘云著水》
《秣陵怀古(山色江声共寂寥)》
《淡黄柳·咏柳》
《浪淘沙·夜雨做成秋》
《一丛花·咏并蒂莲》
《采桑子(冷香萦遍红桥梦)》
《相见欢(微云一抹遥峰)》
《赤枣子·风淅淅》
《菩萨蛮·隔花才歇帘纤雨》
《金缕曲(此恨何时已)》
《记征人语(边月无端照别离)》
《蝶恋花·又到绿杨曾折处》
《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》
《浣溪沙(杨柳千条送马蹄)》
《蝶恋花·出塞》
《采桑子(拨灯书尽红笺也)》
《采桑子(而今才道当时错)》
《南乡子·为亡妇题照》
《采桑子·九日》
《南乡子·为亡妇题照》
《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》
《浪淘沙(红影湿幽窗)》
《满庭芳·堠雪翻鸦》
《浣溪沙·残雪凝辉冷画屏》
《摊破浣溪沙(风絮飘残已化萍)》
《浣溪沙·伏雨朝寒愁不胜》
《眼儿媚·咏红姑娘》
《眼儿媚·咏红姑娘》
《采桑子(土花曾染湘娥黛)》
《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》
《金缕曲·亡妇忌日有感》
《山花子·小立红桥柳半垂》
《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》
《菩萨蛮·朔风吹散三更雪》
《清平乐·孤花片叶》
《浣溪沙(谁念西风独自凉)》
《画堂春(一生一代一双人)》
《菩萨蛮(一半残阳下小楼)》
《菩萨蛮(雾窗寒对遥天暮)》
《青衫湿(近来无限伤心事)》
《洞仙歌·咏黄葵》
《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》
《谒金门·风丝袅》
《于中好·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》
《减字木兰花(相逢不语)》
《浪淘沙(夜雨做成秋)》
《临江仙·寒柳》
《水调歌头·题西山秋爽图》
《长相思(山一程,水一程)》
《山花子·风絮飘残已化萍》
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《蝶恋花·辛苦最怜天上月》
《如梦令(木叶纷纷归路)》
《浣溪沙·败叶填溪水已冰》
《菩萨蛮·朔风吹散三更雪》
《菩萨蛮(春花春月年年客)》
《风流子·秋郊即事》
《浣溪沙(莲漏三声烛半条)》
《菩萨蛮(春云吹散湘帘雨)》
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注释
①风飐(zhan)柳:风吹动柳条。飐,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。 ②僝僽:忧愁、烦恼。③迤逗:挑逗、引诱、惹起等意。④红药阑:红芍药花之围栏。。⑤词牌名汪刻本作〈四犯令〉。上片「迤逗」袁刻、汪刻本作「拖逗」。下片「盼到园花铺似绣」底本夺一「园」字,依律此句当七字,据袁、汪二刻本补。
-
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赏析
春去夏来,伤春的季节已经过了,而纳兰性德还是烦恼异常,故上片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。而这“春”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,个中亦含“春怀”、“春情”的内蕴。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忆语便承“春巡逗”而来,点明烦恼之由,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态令人动情又使人伤感。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之情景与感受,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憔悴的情态,苦恋的悲哀。
-
纳兰性德(1655-1685):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,原名成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满族,满洲正黄旗,清初著名词人。 性德少聪颖,读书过目即能成诵,继承满人习武传统,精于骑射。在书法、绘画、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。康熙十五年(进士。授三等侍卫,寻晋一等,武官正三品。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,赐淑人,诰赠一品夫人,婚后三年,妻子亡故,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,继娶官氏,赐淑人。妾颜氏,后纳江南沈宛,著有《选梦词》“风韵不减夫婿”,亡佚。纳兰性德死时,年仅三十一岁,“文人祚薄,哀动天地”葬于京西皂荚屯。有三子四女。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。纳兰性德与朱彝尊、陈维崧、顾贞观、姜宸英、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,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。一生著作颇丰:《通志堂集》二十卷、《渌水亭杂识》四卷,《词林正略》;辑《大易集义粹言》八十卷,《陈氏礼记说补正》三十八卷;编选《近词初集》、《名家绝句钞》、《全唐诗选》等书,笔力惊人。 纳兰性德以词闻,现存349首,哀感顽艳,有南唐后主遗风,悼亡词情真意切,痛彻肺腑,令人不忍卒读,王国维有评:"北宋以来,一人而已"。 朱祖谋云:"八百年来无此作者" ,潭献云"以成容若之贵……,而作词皆幽艳哀断,所谓别有怀抱者也",当时盛传,“家家争唱饮水词,纳兰心事几人知”。《纳兰词》传至国外,朝鲜人谓“谁料晓风残月后,而今重见柳屯田”。纳兰词初名《侧帽》,后名《饮水》,现统称纳兰词。
名句类别
「
抒情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