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称心寺拼音版
作者:宋之问
朝代:唐朝
- 游称心寺原文:
- 释事怀三隐,清襟谒四禅。江鸣潮未落,林晓日初悬。
宝叶交香雨,金沙吐细泉。望谐舟客趣,思发海人烟。
顾枥仍留马,乘杯久弃船。未忧龟负岳,且识鸟耘田。
理契都无象,心冥不寄筌。安期庶可揖,天地得齐年。
- 游称心寺拼音版:
-
shì shì huái sān yǐn ,qīng jīn yè sì chán 。jiāng míng cháo wèi luò ,lín xiǎo rì chū xuán 。
bǎo yè jiāo xiāng yǔ ,jīn shā tǔ xì quán 。wàng xié zhōu kè qù ,sī fā hǎi rén yān 。
gù lì réng liú mǎ ,chéng bēi jiǔ qì chuán 。wèi yōu guī fù yuè ,qiě shí niǎo yún tián 。
lǐ qì dōu wú xiàng ,xīn míng bú jì quán 。ān qī shù kě yī ,tiān dì dé qí niá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送永昌萧赞府》
《麟趾殿侍宴应制》
《奉和幸大荐福寺》
《登粤王台》
《赠严侍御》
《玩郡斋海榴》
《秋晚游普耀寺》
《奉和幸神皋亭应制》
《宿清远峡山寺》
《寒食还陆浑别业》
《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》
《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》
《经梧州》
《汉江宴别》
《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》
《登逍遥楼》
《送许州宋司马赴任》
《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》
《答田征君》
《则天皇后挽歌》
《内题赋得巫山雨(一作沈佺期诗。题云巫山高)》
《灵隐寺》
《驾出长安(一作王昌龄诗)》
《高山引》
《琴曲歌辞。绿竹引》
《松山岭应制》
《过函谷关》
《伤曹娘二首》
《发端州初入西江》
《雨从箕山来》
《下山歌(下嵩山兮多所思)》
《早发大庾岭》
《相和歌辞。王子乔》
《蓝田山庄》
《游禹穴回出若邪》
《入泷州江》
《奉使嵩山途经缑岭》
《饯中书侍郎来济(一作太宗诗)》
《息夫人》
《奉和荐福寺应制》
《陆浑山庄》
《饯湖州薛司马》
《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》
《咏钟》
《称心寺》
《郡宅中斋》
《送赵司马赴蜀州》
《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》
《送司马道士游天台》
《送赵六贞固》
《相和歌辞。江南曲》
《王昭君(一作沈佺期诗)》
《过史正议宅》
《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》
《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》
《送田道士使蜀投龙》
《下桂江龙目滩》
《桂州三月三日(一作桂阳三日述怀)》
《折杨柳(一作沈佺期诗)》
《江亭晚望》
《明河篇》
《送别杜审言(卧病人事绝)》
《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》
《广州朱长史座观妓》
《长安路(一作沈佺期诗)》
《幸少林寺应制》
《游称心寺》
《春日郑协律山亭陪宴饯郑卿同用楼字》
《游法华寺》
《寿阳王花烛图(一作沈佺期诗)》
《谒二妃庙》
《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》
《酬李丹徒见赠之作》
《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》
《嵩山夜还》
《题大庾岭北驿》
《寒食江州满塘驿》
《梁宣王挽词三首》
《游韶州广界寺》
《河阳(一作伤曹娘)》
《景龙四年春祠海》
《端州别袁侍郎》
《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》
《芳树(一作沈佺期诗)》
《杨将军挽歌》
《春湖古意》
《药》
《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》
《游云门寺》
《初至崖口》
《扈从登封途中作》
《冬夜寓直麟阁(一作王维诗)》
《始安秋日》
《题大庾岭北驿》
《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》
《绿竹引》
《送朔方何侍郎》
《初到陆浑山庄》
《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》
《渡汉江》
-
-
宋之问(656─712)一名少连,字延清。汾州(今山西汾阳县)人,父名令文,高宗时为左骁郎将,东台详正学士,善文辞,工书法,膂力过人,时称「三绝」。之问受其父影响,亦善诗文,与「善剖决」的韦善心并称户部「二妙」,与著名诗人沈佺期齐名,并称沈宋。上元二年举进士,初与杨炯分直内教,历任尚方监丞、左奉宸内供奉等职,常扈从游宴,写过不少应制诗。媚附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。后张易之被杀,中宗复位,于神龙元年(705)被贬为泷州(今广东罗定县)参军。不久逃回洛阳。《新唐书》记载他匿居友人张仲之家,「会武三思复用事,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。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,因丐赎罪,由是擢鸿胪主簿,天下丑其行。」景龙中,迁考功员外郎,谄事太平公主,故见用。及安乐公主权盛,复往谐结,故太平公主甚恨之。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,太平公主揭发他知贡举时受贿,便下迁为汴州长史,未知又改越州长史。在越州(今浙江绍兴)期间,「颇自力为政」,景龙三年六月,中宗崩,景云元年(710)睿宗即位,认为他依附张易之,投靠武三思,屡不悔改,便将他流放钦州(今广西钦州)。《旧唐书》说:「先天中,赐死于徙所。」而《新唐书》则说:「赐死桂州。」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,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,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,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。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