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上巳西湖好,满目繁华。上一句 下一句
出自宋朝欧阳修的《采桑子·清明上巳西湖好》
- 原文翻译:
- 清明上巳西湖好,满目繁华。争道谁家,绿柳朱轮走钿车。
游人日暮相将去,醒醉喧哗。路转堤斜,直到城头总是花。
- 采桑子·清明上巳西湖好拼音版:
-
qīng míng shàng sì xī hú hǎo ,mǎn mù fán huá 。zhēng dào shuí jiā ,lǜ liǔ zhū lún zǒu diàn chē 。
yóu rén rì mù xiàng jiāng qù ,xǐng zuì xuān huá 。lù zhuǎn dī xié ,zhí dào chéng tóu zǒng shì huā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生查子·元夕》
《玉楼春·去时梅萼初凝粉》
《蕙香囊》
《青玉案·一年春事都来几》
《梅圣俞诗集序》
《一落索》
《田家》
《戏答元珍》
《清商怨》
《惜芳时》
《醉翁亭记》
《蝶恋花(越女采莲秋水畔)》
《丰乐亭游春(绿树交加山鸟啼)》
《浣溪沙·堤上游人逐画船》
《采桑子(残霞夕照西湖好)》
《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》
《怨春郎》
《五代史宦官传序》
《渔家傲(花底忽闻敲两桨)》
《玉楼春(洛阳正值芳菲节)》
《望江南·江南蝶》
《蝶恋花(谁道闲情抛弃久)》
《采桑子(天容水色西湖好)》
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
《御街行》
《踏莎行·候馆梅残》
《踏莎行慢》
《盐角儿》
《少年游(栏干十二独凭春)》
《鹊桥仙》
《画眉鸟》
《朝中措·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》
《少年游·栏干十二独凭春》
《采桑子(轻舟短棹西湖好)》
《少年游·栏干十二独凭春》
《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》
《宴瑶池》
《渔家傲·花底忽闻敲两桨》
《恨春迟》
《踏莎行·候馆梅残》
《洞天春》
《玉楼春·尊前拟把归期说》
《品令》
《丰乐亭游春·其三》
《系裙腰》
《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》
《采桑子(十年前是尊前客)》
《采桑子·天容水色西湖好》
《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》
《玉楼春·去时梅萼初凝粉》
《解仙佩》
《圣无忧》
《戏答元稹(春风疑不到天涯)》
《丰乐亭游春(红树青山日欲斜)》
《渔家傲(近日门前溪水涨)》
《蝶恋花·庭院深深深几许》
《蝶恋花(咏枕儿)》
《与高司谏书》
《诉衷情(清晨帘幕卷轻霜)》
《玉楼春·别后不知君远近》
《长相思·花似伊》
《咏零陵》
《玉楼春(印眉)》
《浣溪沙·堤上游人逐画船》
《卖油翁》
《采桑子·清明上巳西湖好》
《望江南》
《画地学书》
《采桑子(平生为爱西湖好)》
《伶官传序》
《越溪春》
《诉衷情·眉意》
《减字木兰花》
《感庭秋》
《采桑子·何人解赏西湖好》
《鹧鸪天》
《木兰花(别后不知君远近)》
《画眉鸟》
《浣溪沙·湖上朱桥响画轮》
《再至染阴(黄鹂留鸣桑葚美)》
《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》
《浪淘沙·把酒祝东风》
《戏答元珍》
《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/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》
《丰乐亭记》
《行次寿州寄内(紫金山下水长流)》
《阮郎归·南园春半踏青时》
《生查子·含羞整翠鬟》
《渔家傲(与赵康靖公)》
《渔家傲(七夕)》
《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》
《摸鱼儿》
《采桑子·残霞夕照西湖好》
《释秘演诗集序》
《临江仙(柳外轻雷池上雨)》
《蝶恋花·庭院深深深几许》
《浣溪沙(堤上游人逐画船)》
《诉衷情·眉意》
《田家(绿桑高下映平川)》
《祭石曼卿文》
采桑子·清明上巳西湖好注释及翻译
词汇注释
①上巳:节日名,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,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,以消除不祥。
②争道:游人车辆争先而行。
③朱轮:漆着红色的轮子。汉制,太守所乘之车,以红漆涂轮。
④钿车: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。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。
⑤相将:相随,相携,即手牵手。
⑥醉醒: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。
白话译文
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,西湖风光很好。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。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?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,为了超前,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。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。醒的醒,醉的醉,相互招呼,喧哗不已。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,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。
-
采桑子·清明上巳西湖好赏析
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,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,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。“上巳”,节日名,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“上巳”,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。《梦梁录》卷二载:“三月三日上已之辰,曲水流觞故事,起于晋时。唐朝赐宴曲江,倾都禊饮踏青,亦是此意。”《东京梦华录》也记载是日:“四野如市,往往就芳树之下,或园囿之间,罗列杯盘,互相劝酬。都城之歌儿舞女,遍满园亭,抵暮而归。”这就可以看出是日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。西湖景色迷人,是游人的最佳去处。其盛况如何,作者一开始点明节令后,就说:“满目繁华。”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红男绿女、车水马龙、熙来攘往的情景。接下去便作具体描述:“争道谁家”,是说,在人群里,不知是谁东推西挤抢道前走,这就把那种闹哄哄的人群拥挤的场面活绘出来了。不仅行人众多,而且车辆也川流不息:“绿柳朱轮走钿车。”“朱轮”是用红漆涂过的车轮;“钿车”是用金属、宝石锒嵌作装饰的轿车。这是说,在绿柳那边,还有红色轮子、光彩闪耀的轿车来来往往呢!这两句回应了“满目繁华”句,是“满目繁华”句的具体描写。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风光,而是写游人争先恐后涌到西湖边来,从这个侧面来表现西湖景色对人们的吸引力。
上片是写人们在清明上已来湖边游春的情景,下片则是写他们日暮兴尽而归的路上景象。人们经过一天的游春活动,到日暮时,相随而去。他们有些在节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,“醒醉喧哗”句,颇有份量。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、醒的、歌唱着的,嬉笑着的,高谈阔论的,各种欢乐的声音,各种欢乐的姿态,都包括在里面。总之,一片喧哗声伴着人流而去。这里作者没有写游宴如何欢乐热闹,但这两句实际上已展现出了上文所提到的“四野如市,往往就芳树之下,或园囿之间,罗列杯盘,互相劝酬;都城之歌儿舞女,遍满园亭,抵暮而归”的热闹情景。结句,再从远距离来写归途中的人流:“路转堤斜,直到城头总是花。”人们沿着弯转高低的路走向城头,一眼望去都是花。这里的“花”是泛指,一方面是指深春路边的野花正开,一路不断,花伴人行;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们,她们头上带着花;人们衣着的艳丽和朱轮钿车的秀色等,意思是花花绿绿直到城头之意。所以句中用个“总”字。
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“繁华”。“喧哗”的节日气氛,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,领受节日的欢乐。读完这首词,再回头看看第一句:“清明上已西湖好。”就不难看出,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“西湖好”的。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,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。
-
欧阳修(1007─1072)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修幼年丧父,家贫力学。天圣八年(1030)进士及第,为西京(今河南洛阳)留守推官。在西京三年,与钱惟演、梅尧臣、苏舜钦等诗酒唱和,遂以文章名天下。景祐元年(1034)召试学士院,授宣德郎。三年,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,贬夷陵(今湖北宜昌)县令。庆历中,以右正言知制诰,参与范仲淹、韩琦、富弼等推行的「新政」。「新政」失败后,外任。至和元年(1054)丁母艰期满,召还与宋祁同修《唐书》。累迁礼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熙宁四年(1071)六月,以太子少师致仕,居颍州。次年卒,年六十六,谥文忠。《宋史》有传。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,主张文章应「明道」、「致用」,并积极培养后进,为北宋文坛领袖。著作宏富,有《新唐书》、《新五代史》等。其诗文杂著合为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一百五十三卷。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,屡遭贬谪。庆历三年(1043)参与范仲淹「庆历新政」,五年被贬滁州太守。以后担任过朝廷和地方的许多重要官职,所谓「历仕三朝,备位二府」,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,每到一处,多有政绩。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。既是文学家,又是史学家、经学家、金石学家,诗、词、散文均为一时之冠。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胜利。又喜奖掖后进,在唐宋八大家中,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,不是出自他的门下,就是受过他的奖引扶掖。苏轼父子及曾巩、王安石皆出其门下。一生写过500多篇散文,政论、史论、记事、抒情各体兼备,内容充实,文风流畅婉转。《朋党论》、《伶官传序》、《醉翁亭记》等为历代传诵。诗歌风格多样,有的议论时事,抨击腐败政治,同情人民疾苦,有的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;有的写得沉郁顿挫,有的写得清新秀丽。《六一诗话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话,开创了新的论诗体裁。词的创作从总的方面看,对花间、南唐词因袭的成分较多,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一定的发展。有咏史怀古的词篇,并用词这种形式和朝廷大臣、亲朋故旧唱和,表达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。较少堆砌绮词丽句的无病呻吟,抒情个性是志气自若,放旷达观。他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,并在词中再现这种美,如《西湖好拼音版翻译">采桑子》、《渔家傲》诸阕,描绘西湖景物,写得清新洒脱。爱情词有的典雅含蕴,有的大胆率真,并注重心理刻划,增加了词的抒情深度。词集有《六一词》、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》、《醉翁琴趣外编》。史学方面,除参加修撰《新唐书》外,又自著《新五代史》。
名句类别
「
四季」
「
春天」
「
山水」
「
西湖」
「
节日」
「
清明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