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柳如丝映九重,凤凰窗映绣芙蓉上一句 下一句
出自南北朝温庭筠的《杨柳枝》
- 原文翻译:
-
御柳如丝映九重,凤凰窗映绣芙蓉。
景阳楼畔千条路,一面新妆待晓风。
- 杨柳枝拼音版:
-
yù liǔ rú sī yìng jiǔ zhòng ,fèng huáng chuāng yìng xiù fú róng 。
jǐng yáng lóu pàn qiān tiáo lù ,yī miàn xīn zhuāng dài xiǎo fēng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杂曲歌辞。达摩支》
《酒泉子》
《题李卫公诗二首》
《南歌子·倭堕低梳髻》
《溪上行》
《生禖屏风歌》
《游南塘寄知者》
《过潼关》
《蒋侯神歌》
《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》
《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》
《伤温德彝(一作伤边将)》
《西游书怀》
《西州词(吴声)》
《邯郸郭公词》
《登卢氏台》
《诉衷情(一名一丝风)》
《太液池歌》
《月中宿云居寺上方》
《罩鱼歌(杂言)》
《碧涧驿晓思》
《谢公墅歌》
《题望苑驿(东有马嵬驿西有端正树一作相思树)》
《黄昙子歌》
《更漏子·玉炉香》
《送北阳袁明府》
《送渤海王子归本国》
《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》
《拂舞词 / 公无渡河》
《题城南杜邠公林亭(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)》
《归国遥(国一作自,遥一作谣)》
《瑟瑟钗》
《寄裴生乞钓钩》
《相和歌辞。张静婉采莲曲》
《经故翰林袁学士居》
《过西堡塞北》
《瑶瑟怨》
《寄山中人》
《菩萨蛮·小山重叠金明灭》
《南歌子·倭堕低梳髻》
《题李处士幽居》
《寄清源寺僧》
《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》
《杨柳八首·其三》
《题薛昌之所居》
《法云寺双桧(一作晋朝柏树)》
《湖阴词》
《题崔公池亭旧游(一作题怀贞亭旧游)》
《题谷隐兰若》
《杂曲歌辞。湖阴曲》
《题柳》
《蕃女怨》
《鄠郊别墅寄所知》
《老君庙》
《南歌子词二首 / 新添声杨柳枝词》
《过孔北海墓二十韵》
《送洛南李主簿》
《地肺山春日》
《晓仙谣》
《盘石寺留别成公》
《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》
《酒泉子·花映柳条》
《题中南佛塔寺》
《更漏子·柳丝长》
《反生桃花发因题》
《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》
《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…遂寄情于此》
《和友人悼亡(一作丧歌姬)》
《过陈琳墓》
《渭上题三首》
《杨柳八首·其三》
《题柳》
《题西明寺僧院》
《宿秦生山斋》
《南歌子·手里金鹦鹉》
《马嵬驿》
《三洲词》
《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》
《荷叶杯·镜水夜来秋月》
《敕勒歌塞北》
《清平乐》
《碧磵驿晓思(香灯伴残梦)》
《东郊行》
《宿白盖峰寺寄僧》
《题河中紫极宫》
《莲浦谣》
《元处士池上》
《题磁岭海棠花》
《送人东游》
《题卢处士山居 / 处士卢岵山居》
《寄崔先生》
《陈宫词》
《惜春词》
《昆明池水战词》
《赠张炼师》
《杂曲歌辞。西洲曲》
《郭处士击瓯歌》
《题僧泰恭院二首》
《杨柳枝》
《梦江南(千万恨)》
杨柳枝注释
⑴御柳——皇宫中的柳树。九重——指皇宫,极言其深远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岂不郁陶而思君兮,君之门以九重。”⑵凤凰句——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。芙蓉:荷花。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。”⑶景阳二句——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,柳枝干丝万缕,一抹青色,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,迎接着晨风的吹拂。景阳楼:宫内钟楼。据《南齐书》载,齐武帝以宫内深隐,不闻端门鼓漏声,置钟于景阳楼上,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。
-
杨柳枝评析
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。
“御柳如丝”句,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:“凤凰窗映”句,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。“景阳楼畔”句,又将场面拉开:“一面新妆”句,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,一派春色,迎风飘舞。短短四句,开阖有致。
-
温庭筠(812?─870?)唐末诗人和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温彦博裔孙。富有天才,然恃才不羁,生活放浪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乏抑,终生不得志。大中十三年(859),出为隋县尉。徐商镇襄阳,召为巡官,常与殷成式、韦蟾等唱和。后来,归江东,任方城尉。咸通七年(866),徐商知政事,用为国子助教,主持秋试,悯擢寒士。竟流落而终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「温李」,但成就不及李。温庭筠精通音律。其诗辞藻华丽,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,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「花间派」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然题材狭窄,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,简洁含蓄、情深意远,但伤之于柔弱秾艳。在词史上,温庭筠与韦庄齐名,并称「温韦」。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「温八叉」之称。现存词六十余首。后人集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
名句类别
「
植物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