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龙引二首·其二拼音版
作者:李白
朝代:唐朝
- 飞龙引二首·其二原文:
- 鼎湖流水清且闲,轩辕去时有弓剑,古人传道留其间。
后宫婵娟多花颜,乘鸾飞烟亦不还,骑龙攀天造天关。
造天关,闻天语,屯云河车载玉女。
载玉女,过紫皇,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。
后天而老凋三光,下视瑶池见王母,蛾眉萧飒如秋霜。
- 飞龙引二首·其二拼音版:
-
dǐng hú liú shuǐ qīng qiě xián ,xuān yuán qù shí yǒu gōng jiàn ,gǔ rén chuán dào liú qí jiān 。
hòu gōng chán juān duō huā yán ,chéng luán fēi yān yì bú hái ,qí lóng pān tiān zào tiān guān 。
zào tiān guān ,wén tiān yǔ ,tún yún hé chē zǎi yù nǚ 。
zǎi yù nǚ ,guò zǐ huáng ,zǐ huáng nǎi cì bái tù suǒ dǎo zhī yào fāng 。
hòu tiān ér lǎo diāo sān guāng ,xià shì yáo chí jiàn wáng mǔ ,é méi xiāo sà rú qiū shuāng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
《怨情》
《金陵酒肆留别》
《秋思》
《送族弟绾从军安西》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
《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》
《广陵赠别》
《送李青归南叶阳川》
《登仙》
《结客少年场行》
《子夜四时歌》
《玉壶吟》
《天台晓望》
《上元夫人》
《秋日炼药院镊白发,赠元六兄林宗》
《落日忆山中》
《望天门山》
《行路难(大道如青天)》
《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》
《结袜子》
《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》
《赠钱征君少阳》
《哭宣城善酿纪叟》
《赠升州王使君忠臣》
《短歌行》
《金门答苏秀才》
《送族弟凝至晏堌(单父三十里)》
《赠王汉阳》
《寄当涂赵少府炎》
《赠卢征君昆弟》
《山鹧鸪词》
《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》
《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》
《秋浦歌十七首》
《杂曲歌辞。悲歌》
《秋浦歌十七首》
《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、从弟延陵》
《咏桂》
《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、范侍御》
《去妇词(一作顾况诗)》
《姑孰十咏。牛渚矶》
《陈情赠友人》
《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,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》
《赠范金卿二首》
《送崔氏昆季之金陵(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别)》
《送别(水色南天远)》
《侠客行》
《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》
《(五言古诗)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》
《赠别郑判官》
《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》
《春夜洛城闻笛》
《姑孰十咏。望夫山》
《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,喜遇薛员外乂》
《与夏十二登岳阳楼》
《杨叛儿》
《相和歌辞。估客乐》
《赠常侍御》
《秋日登扬州西灵塔》
《寄东鲁二稚子》
《赠孟浩然》
《荆州歌》
《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》
《留别西河刘少府》
《送杨少府赴选》
《君子有所思行》
《听蜀僧浚弹琴》
《夜坐吟(冬夜夜寒觉夜长)》
《别储邕之剡中》
《相逢行》
《杨叛儿》
《客中行 / 客中作》
《清平乐(一名忆萝月)》
《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》
《流夜郎至江夏,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》
《江南春怀》
《送纪秀才游越》
《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》
《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…访崔四侍御》
《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》
《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》
《谒老君庙》
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
《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一》
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
《金门答苏秀才》
《劳劳亭》
《咏山樽二首》
《酬崔侍御(一本此下有成甫二字)》
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
《赠僧朝美》
《淮南卧病书怀,寄蜀中赵征君蕤》
《赠段七娘》
《相和歌辞。长歌行》
《送蔡山人》
《题情深树,寄象公》
《代美人愁镜二首》
《哭宣城善酿纪叟》
《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》
-
-
李白(701─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)。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。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)。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(今四川省江油县)的青莲乡。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。青年时期,开始漫游全国各地。天宝初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应诏赴长安,供奉翰林,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。但因权贵不容,不久即遭谗去职,长期游历。天宝十四年(755)安史之乱起,他隐居庐山,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。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。永王兵败被杀,李白坐系浔阳狱,第二年长流夜郎,途中遇赦。晚年飘泊于武昌、浔阳、宣城等地。代宗宝应元年(762)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。纵观李白一生,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。儒家、道家、纵横家、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。他企羡神仙,向往隐逸,可是又不愿「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」,而要「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,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」(《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》)。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,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。他想通过隐居,求仙获取声望,从而在名人荐举下,受到皇帝征召重用,以便实现「济苍生」、「安社稷」的理想,然后功成身退。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。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。这些诗歌,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,对建功立业的渴望;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;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。他的诗篇,无论五言七言,无论古体近体,无不别具风格,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。有《李太白集》。北宋初年,人们发现《菩萨蛮》「平林漠漠烟如织」和《忆秦娥》「秦娥梦断秦楼月」两词,又尊他为词的始祖。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,至今聚讼纷纭。其实,李白的乐府诗,当时已被之管弦,就是词的滥觞了。至于历来被称为「百代词曲之祖」的这两首词,格调高绝,气象阔大,如果不属于李白,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?